有认真负责的,但更多都是敷衍了事,忙于自己的科举。
照本宣科的读几遍,就算完成了任务,想要讲解得加钱。
廉价教育,很快变成奢侈品,超越了民众负担极限。
社学制度逐渐变得名存实亡,取而代之的是私塾兴起。
在这一过程中,士绅集团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。
毕竟,全民教育实在是太恐怖了。
蛋糕一共就这么大,所有人都加入竞争,如何能够保证自家子弟能够脱颖而出。
为了保障自身的利益,他们必须想办法抬高受教育的门槛,把更多的人拦在外面。
光这些还不够保险,为了保障子孙后代取得更大的优势,书院利益同盟应运而生。
那些传承多代,进士不绝的文人家族,就是新规则的受益者。
如果剖析每一科进士的出身,就会发现文人世家出身的进士占比,一直处于持续上升状态。
当然,进士名额有限,想要走这条捷径,也没有那么容易。
光在圈子里不够,自身学识也要达到平均水准,不能被人一眼看出是水货。
满足这些条件,就可以得到主考官们略微照顾。
如果父辈是朝中大员,又满足以上条件,那么基本上就稳了。
即便是一次失败的尝试,还是缔造了封建王朝的最高识字率。
许多半文盲,都是靠着父辈口口相传,识得了几个大字。
军中基层将领的知识,并不是靠父辈传授,主要还是源于前面的扫盲教育。
不过错过了最佳年纪,学习速度确实慢。
哪怕有升职加薪的诱惑,大家的知识水平,也仅限于能认识一些常用字。
“大人,全部都要背么?
那些上了年纪的将领,要不放宽一下条件。
这本《经济作物种植手册》,直接带他们去田间地头学习,效率还会更高一些。”
兰林杰委婉的劝说道。
让他这样的读书人学习,自然没什么难度。
毕竟,两本书看起来厚,其实字数并不多。
站在实用的角度上,只要能够记住大致意思,并不需要原封不动的背诵下来。
“军纪必须背下来,《经济作物种植手册》可以变通一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