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了府衙,李牧直奔难民营选人。
作为守信之人,既然承诺帮忙安置难民,那就要履行承诺。
反正土地需要有人耕种,用来安置难民,也不是什么大问题。
田借了过来,肯定要赶紧利用起来。
冬粮的产量虽然略低,那也是一笔重要收入。
对垫付巨额资金的李牧来说,自然是越早见到回头钱越好。
“参将大人,这些难民营的名册,以及他们在以工代赈中的表现。”
云千户拿着一叠厚厚的名册说道。
五城兵马的将领大部分都调离了扬州,同样也有一部分人留了下来,他就是其中之一。
因为在战场上立下了军功,成功完成了从百户向千户的跃迁。
地方官没有京官值钱,对勋贵子弟来说,这种升迁速度只能算中规中矩。
继续跟着李牧干活,云千户的心里很不是滋味。
并非跟着这个老大没前途,主要是李牧的要求太多了。
就连赈济灾民,都要求登记造册,对难民细分化管理。明明是一群武将,硬是被逼着干了书吏的活儿。
为了完成任务,还从扬州雇佣了一群书生。
日常军事训练,比起别的部队来,李牧麾下更是严苛的多。
看在军饷的份儿上,士卒们倒没发什么牢骚,就是苦了他们这些当官的。
每天都要跟着训练,想偷懒都不行。
当然,这些不爽只是小郁闷。
从小的军事教育不是白学的,知道规矩多才能够出强兵,无非是一时半会儿不适应。
跟着这样的老大,不一定能够发财,但升官是大概率事件。
武将和文官最大的不同,就是文官的政绩考核,没有统一的标准。
武将就不一样了,能打不能打,拉到战场上去试试就知道了。
一般来说,能打的部队将领升官都很快。
随意翻了翻名册,李牧就合在了一起。
“省里和府中财政亏空,无力向我们支付军饷。
本官和巡抚、布政使,以及扬州府的众官员商议之后,从扬州府借来了八万亩好田暂用。
冬耕时节已经到了,需要立即组织人手去耕种,你们从难民中挑选一批上好的农夫出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