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四世三公的招牌,只能是锦上添花,非决定作用。”
“曹孟德乃阉宦之后,一样迅速聚拢了大批人才。”
刘备看了他一眼,没有说话。
你不知道,曹操的背后站着徐然?
又那妖孽在,何愁大事不成?
诸葛亮意识到举错了例子,不敢再卖关子了,忙继续说道:
“不管是袁绍,还是曹操。”
“之所以有那么多人追随。”
“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。”
“追随者清楚,跟着他们干能获得最大利益!”
“什么是最大利益?”
“袁绍或曹操称帝,他们就是开国功臣,可以裂土封侯!”
“而主公呢?”
“却是以匡扶大汉为己任。”
“人家的目标是当皇帝,主公的却是做汉臣。”
“二者可是有云泥之别啊!”
“主公都是汉臣了,何况那些追随者?”
“还能裂土封侯吗?”
“显然不能!”
“所以,要在二袁、曹操与主公之间做选择,他们会怎么选?”
诸葛亮的话,让刘备醍醐灌顶,恍然大悟。
虽然匡扶大汉只是一句口号,也是挂羊头卖狗肉。
但于一些头脑简单的武将而言,他们可想不到那么深。
在很多武夫看来,你刘备就是要当汉臣。
跟着大臣混,还是跟着皇帝混,这还用选吗?
一句点醒梦中人。
刘备自小家贫,靠织席贩履为生,只读过基本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,后又师从儒学大家卢植。
便只知道仁者爱民,无往而不利。
明明是个腹黑之人,却偏要树立仁义道德的形象。
不得不说,诸葛亮巧舌如簧,几句话就一扫刘备萎靡消极的情绪,让他重拾枭雄之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