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人一个声称,是奉天子命,镇压叛乱;
一个声称,是奉天子密诏讨贼。
陈宫受到启发,急忙找到刘备。
“主公,我们可以效仿袁绍啊!”
“不妨对外宣称,主公也是奉密诏外出联络忠勇之士讨贼!”
“董承不是主公出卖的!”
“而且,官渡大战即将爆发,袁绍兵力远胜曹操,许都此刻无暇东顾,我们正好趁此时机招兵买马,发展壮大!”
“主公在此时取徐州,徐子玉根本不敢分兵来救!”
“他若敢离开许都,袁绍必会分兵偷袭许都!”
“主公,这是天赐的良机啊!”
刘备闻言大喜,重新振奋。
一方面派人四处宣扬他是奉密诏外出;
一方面积极谋划夺取徐州。
荆州,襄阳,隆中。
诸葛亮与好友司马徽、崔州平正在分析天下时势。
众人各抒己见,发表看法。
有人看好袁绍,有人看好曹操,还有人看好刘表。
唯有诸葛亮,一直没有开口。
司马徽问道:“孔明有何看法?”
诸葛亮笑道:
“诸位方才说的这些,都有诸侯之资,但距离君王还差一些。”
“在亮看来,天下诸侯中,无一雄主。”
“不过,有一人,却有这个潜力。”
众人闻言,纷纷提起了兴趣。
这些人中,属诸葛亮年纪最小,但眼光学识却是属他最高。
平日里,他们品评天下豪杰,能入诸葛亮法眼的人,可是少之又少。
“刘备,刘皇叔。”
诸葛亮淡淡说道。
崔州平笑道:“刘备假仁假义,出卖董承,如此小人,能成大事?”
诸葛亮道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