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外,漂絮过程中使用的竹席为造纸术的发明提供了灵感和基础。】
蔡伦通过天幕的提示,再结合自己平常的经验,不断重复。
他从前常看到的便是笨重的竹简或木牍,虽然也有纸,但那也太粗糙了,不适合用作书写。
那时候他就想如果把纸改进一下,把它造得又轻又薄又白,就可以拿来书写了。
天幕的出现,不仅让他可以完成心中所愿,更让他有了更多灵感。
刘彻对自己这个时代的纸非常不满意,看天幕的介绍,那蔡伦还在后面的一个大汉,他这个老祖宗都没机会用上那么好的纸。
幸亏啊,如今天幕将造纸制造之术告知,他也可以着人制造。
众人看着天幕上的画面,感叹着用来造纸的原料可真多。
【蔡伦作为技术革新家的代表人物,他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,但要记住他并不是造纸术的发明者。
有各种文献和资料证明,西汉就有纸。
1933年,中国考古学家黄文弼在新疆罗布淖尔西汉亭燧遗址中,发现了一片西汉古纸,人们称之为“罗布淖尔纸”。
它的原料是麻质的纤维,呈白色,是方块状的薄片。纸质非常粗糙,不均匀,纸面上仍可见麻筋。
根据分析,得出这片古纸是汉宣帝(刘洵)时代的遗物,年代应为西汉中后期,即公元73年到公元前49年。】
【1942年秋,考古学家劳干和石璋如在甘肃省额济纳河沿岸汉代居延地区,清理瑞典人贝格曼发掘过的遗址时,在查科尔帖的烽燧下未掘过的土地挖出一张已经揉成纸团的汉代纸。
并指出纸埋入地下的年代要早于永元十年(公元98年),蔡伦改进造纸术是在公元105年。
劳干将其称为居延纸,后为避免与后面出土的纸混淆,改称为查科尔帖纸。】
【1957年,西安市东郊灞桥出土了古纸,经过科学分析鉴定为西汉麻纸,年代不晚于公元前118年。
陈列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陕西省博物馆中,同时还陈列着与灞桥纸一同出土的铜镜。】
【此外,1974年甘肃居延金关汉代亭燧故址出土的“金关纸”;
1978年陕西扶风中烟村西汉窖藏出土的“中颜村纸”;
1979年甘肃敦煌马圈湾汉代亭燧出土的“马圈湾纸”;
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西汉早期墓出土的“放马滩纸”,据分析,此纸当产于西汉文帝时期(公元前179——前141年)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