几人手牵手坐在茶台前,李乐摸摸鼻子,绕了一圈,在两个人旁边坐了,互相一点头,都闭上了嘴。
老人顾着聊天喝茶,似乎都忘了旁边这三个小辈。
李乐坐在那琢磨屋里陈设,这张圈椅是红酸枝,年份么不过百,嗯,这条桌腿是新配的,瞅着是苏工,这个花瓶倒是前朝光绪的面儿大,不过是民窑,不算值钱,
一眨眼,瞧见一旁这哥们儿,屁股沾了钉子一样,左扭右扭,手在裤兜里摸来摸去,估摸着是烟瘾犯了,那个难受劲。
那边的小姑娘倒是耐得住,眼观鼻鼻观心,再仔细一瞧,呃,这是,睡着了?
老人们一杯茶喝完,这才想起李乐。
“张阿姨,这是哪家的小子?”
“忘了介绍了,李乐,来。”
“哦!”
李乐起身,站到张稚琇身边。
“李乐,孙子,长安来过暑假的。”
“那郭铿。。。。。。。”戴眼镜的老妇人话音未落,就被另外一个的咳嗽声打断。
“哦哦,知道,知道。长安啊。”
再瞅瞅李乐,“这身板儿,像!小子,哪里上学?”
“燕大,大二。”张稚琇替着答了。
“好,真好啊。”
“来,给你介绍介绍。”
张稚琇指着一旁刚才领着进门的老头,“这是王爷爷,你叫老师也成。大编辑,原来JF日报的总编、主任。”
“这是李奶奶,宋先生基金会的常务理事。”
“什么李奶奶,叫姨。”
“这个你喊方奶奶。”
“对,叫奶奶,这李梅的便宜得占。让你只喊张姐阿姨。”
“你这人,我妈和张阿姨一起在宝塔、晋察冀的时候,你和夏老师还在南边打游击呢,不作数。”
“行了,越老越回去了。”张稚琇笑道,给李乐使了个眼色。
李乐赶紧低头躬身,挨个喊着爷爷奶奶外加李阿姨。
只不过没注意到旁边那个小哥五官都挤到一起了。
“这是我表哥的儿子,廖楠,正好从国外回来看我。你们都是年轻人,认识认识,交个朋友,以后一起玩儿。”
“那个姑娘是这里主人的孙女,咱们都是本家,叫李唯。”
李乐点点头,转身冲廖南伸出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