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那倒没有,只是对一部分避实就虚的腐儒有意见罢了,我打算推举叔孙通去往岭南,主要负责教化之事吧……”赵泗开口说道。
“鲋甲的弟子?”扶苏开口问道。
扶苏曾经师从大儒淳于越,对于儒家一些知名人物自然是比较熟悉。
“你说的是孔鲋吧?”赵泗开口问道。
“嗯……同一个人,孔子的八世孙。”扶苏点了点头。
这年头对一个人的称呼太过于千变万化了,这一点弄得赵泗颇为头疼。
“叔孙通倒是颇懂变通之术,是个能做实事的,去岭南督管教化藩民蛮夷之事倒是不会出错。”扶苏点了点头。
“打算什么时候任命?”扶苏开口问道。
“他的老师孔鲋已经在赶往咸阳的路上了,等孔鲋至咸阳以后吧,总得让人家师徒见上一面。岭南之事不必急于一时,赵佗就算有小心思,他的家眷到底也在关内,关内不乱,纵然有再多心思又有何妨?”赵泗开口道。
“孔鲋也来了?”扶苏眉稍微动。
“难道他不该来?”赵泗看扶苏的表情,明显是知道点内幕消息,因此开口问道。
“但也不算吧……只是他在鲁地,拒绝出仕,一直好结交游侠之士……”扶苏摇了摇头。
赵泗一下子就懂了。
不服王化之人呗……
“我之所以知道孔鲋欲往咸阳,还是叔孙通私底下告诉我的,但我对孔鲋这人并不熟悉,父亲有什么要告诉我的么?”赵泗开口问道。
“我也没见过孔鲋,恐怕给不了你什么帮助,他的名声倒是很大,据说读了很多书,但在我老师看来,他应该就是你嘴里那种避实就虚之人……不过凡事终究要亲行,这些话你只当做参考罢了,孔鲋之所以愿意来关中,只怕是奔着开放学室来的,我听说像这样的名士,大多都性情贞洁,不过他名气倒是很大,自老师故去以后,儒家第一名士便是他了……而且提起来经义文章,我的老师也自愧不如……”提起来自己的老师,扶苏不可避免的流露出几分哀愁。
“哦……啊……嗯?……不对?”赵泗听着听着意识到不对。
“怎么了?”扶苏看向赵泗。
“孔鲋是孔子的八世孙,是学儒的对吧?”赵泗开口问道。
“是。”扶苏点了点头。
“那淳于越先生……也是儒生吧?”赵泗又问。
“嗯……是。”扶苏点了点头。
“那不对啊……我怎么听着听着,淳于越先生和孔鲋,同为当世大儒,好像……互有成见的意思?”赵泗开口问道。
岂止是互有成见,听扶苏的意思,淳于越压根都看不上孔鲋……
避实就虚,在学术界这是一个相当糟糕的评价,就差没指着鼻子说你光会逼逼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