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萌摇头道:“还是根基太浅薄。”
另一位吴刺史道:“也是脑子不好使!”
他们又说一个好县令得是什么样的,陈萌指着祝缨说:“三郎这样就极好!”
祝缨谦虚了几句,说福禄县到现在也不能算是富裕。
贾公道:“以前更穷啊!你的本事大家都看在眼里,必是前途无量。”
祝缨道:“又拿我打趣了,再这么说的,得罚酒三杯。”
王别驾摇了摇头:“你当我们乱说的?那可不是!咱们这些人里,也就你们俩能进皇城。”
祝缨问道:“我年轻,不懂这些事儿,还请您赐教。”
他们都笑了,贾公道:“你几品?”
“从四。”
“我从三,你瞧瞧朝廷中枢里,有几个从三的位子空着给我的?再往上就更难了。进一个,就得出一个,出谁?都说由青到红难,红了之后也不容易!你们就不同了,大郎,家学渊源,陛下也惦记着他。你年轻,地方上政绩斐然,相公们又青眼相待,现在进京安排得下。地方上干的再好,不在陛下眼前也没用。还是要进京。”
陈萌道:“我们也是说不准的,这些事得看机缘。没有机缘,就在京外各地任上来回转着。我已预备好了再转个十年了。”
这话不假,外任刺史虽然肥称,想进一步必得进京。刺史已算高官,皇城哪有那么多的高位虚席以待?
朝廷小官,干到死了拉倒,朝廷高官,也得七十才能休致。人生七十古来稀,能活到七十的也不是特别多,还是有人死在任上。官太高的,又舍不得休致,恨不能死在官位上。
所以许多刺史是一直在刺史任上轮着转,转到死了算完。一些别驾、长史也是这样。
祝缨不由想到了鲁刺史,自己做县令的时候他是刺史,自己做刺史了,他还是刺史。不是能力欠缺,还真是……命啊……
贾公突然问祝缨:“听说,陛下看中老弟你的一本书?”
祝缨道:“是识字课本么?不是我的书,是刘先生写的。”
“哦!识字歌。”陈萌说。
祝缨说:“对。”又给几个人解释了一遍。
陈萌道:“你手头还有么?再给我几本,成不?”
贾公等都讨要,因为根据消息,皇帝对这本书还挺喜欢的,让收好了,又多给刘松年赐了一套文具,都是贡品。又将一部御制的新书赐给了刘松年。施相公也让人找出那本书来,让他得意的几个门生读一读,以便与皇帝说话的时候万一提到可以接得上话。
楚王好细腰。
祝缨道:“还有一些,原是想给我家一些随从识字用的,我现将这一批书腾出来赠与诸位。”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