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到世界地图是不可能取名出地球二字的,所以唯一的可能是,有人看到了地球仪,才会顺理成章给它取名地球,因为地球仪看起来就不像个丸,而是更接近当时生活中的一些球体,而已经有了球的说法,加上地球仪给人的直观感受,才会让人给它取名地球。
没错,逻辑上应该先有地球仪后有地球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无论是地星,地丸,都不可能取名叫地球。
第二,这件事还隐藏了一个巨大的秘密,有关造假历史的秘密。
虽然所谓四库全书记载利玛窦做了这一切,但是国内最早的文字记载,最多能找到清初记载,找不到明代记载,这是绝无可能得事情。
实际上,研究历史很容易发现里面的坑。
首先是徐光启编写了一本《崇祯历书》上面记载的东西,除了地球理论之外,其他全都是华国历史上的星象知识。
然后这本书还没开始代替老黄历,大明就完蛋了。
而原文记载是《崇祯历书》徐光启等编撰。
而清代重新修补《四库全书》时,就耍了个小手段,接口避讳,把《崇祯历书》改名叫了《西洋新法历书》在里面添加了一些诸如‘利玛窦译等传教士译’的字样,意识就是说徐光启写了这本书,但是传教士带来了西方的一些天文知识,作为补充,由传教士翻译成了汉字。
并且,写出了一本以前历史中根本没有记载的号称出自于利玛窦之手的书《乾坤体义》,共同收录在四库全书中,这样就造成了,明朝天文学爆发,是学习了一些西方知识的假象。
恐怕利玛窦活过来都觉得古怪,我还成了天文学家了?
《四库全书》的小手段,算是小黑一波,并没有动大明科学发展荣耀的根本,但是恐怕乾隆都没想过有人比自己的《四库全书》还假。
再然后事情就魔幻起来了,接着,大清也不行了,洋人真的来了。
洋人一看,嗨哟,大清你还改大明的东西,那我也来顺便加点东西。
于是在西方造假开始,第一步查阅大明历史。发现当时编撰《崇祯历书》时,崇祯命令徐光启几人拜访传教士,询问西方的天文知识,互相印证。
于是,西方叙事包括西方现在的历史中都记载‘传教士邓玉函四人注’。
并且西方翻译版《崇祯历书》也会提上这几个字。
如果说《四库全书》那个译字,翻译是帮忙翻译了一些西方知识,那么注就不一样了,古代的注解基本就是重新解读一本经典的意思。
意思就很明显了,这些人,帮忙重写了这本书。
但是有个问题,西方造假的人断然没想到,那就是《崇祯历书》是1636年开始写的,德意志传教士邓玉函1630年就因病去世了。
更别说利玛窦1610年就死了。
有人会说,可能是别人带来了知识,之后过了三十年才开始写书的。
这就更离谱了,古代皇帝最看重天象,但凡有问题,马上就会修改历法。
意思是的到了新的天文知识,然后天地运转了半甲子,然后想起了改历法?
韩舟还记得自己看过不少有关题材的电视剧,电视剧里可不是这么表达的!电视剧里可都是当场西方传教士就打脸‘钦天监’证明了自己的历法厉害,皇帝马上就开始研究新天文知识的。
编剧都没想过这些年经历的都不是一个皇帝了,甚至都不只是俩。
真实答案其实只有一个,这些知识不是西方近期传来的,而是找人从整个华国历史上查漏补缺,查出来的所有知识,重新融汇编撰成了一本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