后杨仪居功未受高位大权而多出怨言,遭告发,废为庶民,流放又上书诽谤朝廷,后被下狱,最终自尽于狱中。
诸葛亮心想,杨颙推荐,肯定是要用,可如何使用?如何防止发生历史上的悲剧的结局呢?
诸葛亮知道,这是一个用人的新课题,且用且珍惜吧!逐请杨颙去叫杨仪过来,问问他愿意去丹阳么?
本来,能当上长史的人才,应该去他家邀请才显招揽人才的诚意,但想到杨议的具体情况,还是让杨仪过来,当面问清楚。
愿不愿意去现在算前线的丹阳,要是不愿意去,那就没这个烦恼了;要是愿意去,得压着用,并且最好安排在一个德高望重或心胸宽大的人身边,学习锻炼感染几年,最好不要重蹈历史覆辙,诸葛亮心想。
杨议一表人才,亭亭玉立,听闻荆州神话式的聪慧青年丹阳太守亲自招揽,欣然接受。
于是,诸葛亮与他们约定,十日后于襄阳相见,届时一起返回丹阳,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,无心插柳柳成荫。
不知道诸葛玄如何向黄承彦提亲的,也不知道诸葛玄叔父有什么神通,竟然在十来天时间里,就将“六仪”的流程基本走完了。
所谓六仪,就是:“纳采”,“问名”(这里的问名非常重要,包括名字与生辰八字,两个人的八字合不合,一定会请人占卜。),“纳吉”(占卜结果为吉兆。),“纳币”(聘礼),“请期”(就是拟定婚期。),“亲迎”最后一步就是亲自迎接新娘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反正等到诸葛亮知道的时候,就是被告知三天后亲自迎接新娘,瞬间诸葛亮就有点紧张、期盼和幸福。
诸葛亮戴着新人礼帽,骑着扎了红花的高头大马,一路锣鼓喧天,鞭炮炸街,唢呐齐鸣,去迎接美丽的新娘。
到了黄家府邸又是一番热闹,然后有位黄家的族叔,每一个步骤都高声暄喊出来,引导大家一步步的进行。
“新郞下马!”
“男方递婚书。”
“至亲迎礼!”
“至亲回礼!”
“请媒婆!”
“请新娘!”
“请红绳!”
“红绳一线牵,此生命相连!”
“牵红绳!”
“出阁!”
“花苞出,红花簇!郞护花,鸳鸯游!百年修,同船渡!。。。。。。勤持家,子孙富!”
。。。。。。
“吉时到!”
“起轿!”
“出嫁!”
一路又是人山人海,锣鼓喧天,鞭炮齐鸣!
婚轿径直来到码头,上了一艘高大的三层楼船。诸葛亮也是诧异,诸葛玄叔父能弄来一艘楼船?战略级物资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