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自古历朝变法,多有因人而废,所为者何?无非是后继无人!”
“陛下,这是在把自己的所思所想,把自己的志向,以此等方式,传与后人。”
黄宗羲又何尝是蠢人,略作思考后,竟是颇为哑然。
就刚刚讨论中,顾炎武所提及的,现在仅浙江一地,小学堂就超过三百所,中学堂也在迅速建立过程中。
每年能输出数千乃至近万读书人。
这些人里,有的会成为日后的朝廷官吏,有的会变成社会各行业的精英,有的甚至会像他黄宗羲一样,成为新一代学问大家。
而在某位“任性天子”不懈努力的灌输下,这些未来大明的栋梁,又会是怎样的思想与风气?
朱由榔办学,只让内帑出资,就连教材的编写刊印,也是由皇家署理的启民书社进行,不让朝廷官员插手。
真的只是为了皇室声誉而已?
想到这里,黄宗羲不仅抚须摇头苦笑,说了句传出去恐怕十分大逆不道的话。
“陛下这哪里是在培养读书人,陛下这是在给自己培养几十上百万的‘太子’啊!”
如果朱由榔本人若是再旁听见,恐怕会嗤之以鼻,什么叫太子?这叫革命事业的接班人!
顾炎武却是不以为然,反而失笑道
“所以啊,朝中一直有人提,说是以皇长子之尊,放到那什么小学堂里,和众多布衣之家的孩子掺和在一块,实在不妥,当安置于东宫,聘请名师,悉心教导才是。”
“要我看,这才是陛下所忌讳的!如我猜得不差,日后皇长子恐怕不仅要读小学,还要读中学,唯独不会在东宫安稳住下!”
第章会盟(上)
且不提南面,由于朱由榔一直在关外待着,就是不回南京,造成了多少风波和讨论,只以这些日子的漠南草原而论,却是气氛相当凝重。
朱由榔在张名振等将护卫下,八万步骑沿着长城外围,直抵察哈尔腹地。
察哈尔原本是楚丹汗的直辖领地,皇太极击败楚丹汗后,将之作为满洲于漠南的重要支点经营,故而和科尔沁那种通过联姻关系,所建立的同盟不一样。
北伐战争期间,尤其是王愬从关外突入北直后,多尔衮多次从关外察哈尔、科尔沁诸部调兵,早已经将这两处的兵力消耗大半。
以至于喀喇沁诸部东进之时,科尔沁几乎没有还手之力,眼下的科尔沁沦陷近半,剩下的部落只能在更北面靠近漠北的地区,勉强依托于大漠抵抗。
而察哈尔,由于距离长城实在是太近了,连这样躲避的机会都未曾有。
当阿济格、满达海选择彻底放弃关内,拔腿便跑,途中卷走了部分察哈尔部属,剩下的完全是一个空荡荡的部落。
很快就被光复骑军追击的兵锋完全占领
阿济格等人的败退,已经是快两月前的事情了。
北京的失陷,传播到山西方向的速度,超过了明军原本的预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