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娟没有工作。
虽然不像是张玲子一样,每个月要把男人大半工资都寄回老家去。
但想到她还有个小儿子在老家公婆身边养着,可想而知,每个月总还是得寄回去一点钱。
再听王娟的意思,她养在公婆身边的小儿子这几天也要过来了。
王娟想再多挣点钱,也是理所当然。
现在人做衣服鞋子,都得有个样子,衣服有衣服的版式,鞋子也有鞋样子。
很多时候,光是手艺好,也不一定能做出好看又合适的衣服鞋子,也不是人人都有那设计上的天赋。
还得有个样子作为参考,才能依葫芦画瓢。
姜琴那件外套是顾兆在沪市百货商店买的,沪市的东西一向是风向标,通常是沪市的衣服款式都流行过一年半载了,其他地方才会逐渐流行开来。
不少年轻夫妻结婚,就以拥有一件沪市生产的东西为傲。
理所当然的,这件灯芯绒外套在宁省的百货商店都没有一模一样的。
在家属区的军嫂们看来,更是从没见过这样款式。
哪个年轻爱美的军嫂看到了,会不想要一件类似的?!
想到这里,姜琴也不好再拒绝了。
她知道,要是自己坚持拒绝,王娟之后都不好意思继续给别人做外套来挣钱了。
只是……
姜琴想了想:“王姐,你这么说,那我也找你帮个忙。”
姜琴愿意收下,王娟也安心了。
“什么忙,你说!”
姜琴从边上的抽屉里拿出两块料子来递给王娟。
“王姐,你手艺好,家里还有缝纫机,本来我也不好意思开口,现在听你说,还有两个嫂子找你帮忙做衣服,我也就厚脸皮开口了,我也想找你帮忙再做三件,给我老家的婆婆,小姑和弟媳妇儿。”
一做就是三件。
王娟都不由惊讶地睁大了眼睛。
姜琴:“王姐是不是有什么难处?”
“没!”王娟下意识赶紧道了声,然后才意识到自己刚才反应有些大,有些不好意思地捋了捋耳边的碎发,“我能做,就是得有尺码,肩宽,臂长,身长,最好还有手臂的粗细尺寸,这样做起来,穿着更合身。”
说到这里,嘴唇嗫嚅了几下,想说什么的样子。
姜琴就当没看到对方脸上的为难一样,笑盈盈拿了两张大团结出来:“我也不知道做三件要多少钱,王姐就先拿着,到时候多退少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