顾兆工资101元,实打实每个月都至少会寄七十回来,偶尔有什么补贴了,还会更多一些。
真要说起来,顾家每个月的收入别说是放在长桥大队了,就是放在整个泾阳县,都是数得着的。
要知道,一个六级工的工资也就七八十。
顾兆每个月留在身边的工资也就三十多。
他自己也得吃饭,是怎么能存下来这么多钱的?!
姜琴一下惊得把声音放低:“你别不是犯纪律,在外面接什么私活了?”
顾兆一瞬间哭笑不得。
“你想什么呢。”
他把钱和票收拢了推到姜琴手里:“你安心拿着花,这都是我这些年出任务发的额外补贴。”
他说着还有些愧疚:“前年我有收到一张自行车票,当时想着家里有了,就给换了工业票和布票。”
当时顾兆也没想着姜琴会答应来随军。
他甚至都不知道,家里那台自行车骑的最多的人是顾丰,而不是姜琴。
事实上,在嫁到顾家以后,姜琴还真就没骑过几次自行车,她也不怎么出门,更遑论是去县里,自然就没什么骑车的需求。
这次来随军。
就婆媳俩带着三个孩子,家里那台自行车自然不可能带着了。
顾丰算是直接拿钱买了。
说实话,当时连黄翠喜自己都没想到,这老儿子不声不响的,竟然能攒出两百多块钱。
不,不对。
能花两百买一辆旧自行车的话,按照黄翠喜对儿子的了解,顾丰手里必然不止攒了两百。
真是闷声干大事啊。
当时姜琴还不想要那么多,这自行车全新的价格也就两百,现在都已经五六年了,哪里还值这么多钱。
还是顾丰坚持说,他没有自行车票,只能用钱补,要是嫂子不收这钱,他连这自行车也没脸骑了,姜琴这才收下。
现在一家住在家属院,别的都好说,唯独一点不方便。
就是从家属区出门去码头坐轮渡有一段距离,要是光靠走路,少说得走二三十分钟。
现在想想,实在是不方便。
“等我之后找战友问问,看能不能换一张自行车票来。”
顾兆说得轻描淡写。
但姜琴看着这些钱,却心头一震。
出任务的补贴?
出什么任务能有这么多补贴?